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与本地化的终极指南:趋势、案例与未来展望

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与本地化的终极指南:趋势、案例与未来展望

Sharing is caring!

中国企业马来西亚投资本地化指南

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与本地化深度报告
I. 执行摘要
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已成为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投资规模和范围显著扩大 。本报告旨在深入调研在马中资企业及品牌的本地化进程,涵盖投资规模、人力资本、供应链整合、技术转移、税收与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研究发现,中国对马投资持续增长,覆盖制造业(钢铁、太阳能、电子、汽车等)、基础设施(港口、铁路)、服务业(房地产、信息通信技术、金融、数据中心)等广泛领域 。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本地化呈现多面向特征:在人力资本方面,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本地员工与外籍员工比例、本地人才技能提升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在运营层面,企业努力整合本地供应链,但对关键技术和原材料的依赖依然存在 ;技术转移是显著特征,尤其在电动汽车、5G通信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但技术溢出效应和本地研发能力的深度培育尚待观察 ;企业社会责任(CSR)活动日益活跃,但社区层面对透明度和实际效益的关切也同时存在 。总体而言,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本地化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报告最后提出了针对马来西亚政策制定者和中资企业的建议,旨在促进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本地化融合。
II. 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与本地化概览
A. 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趋势与驱动因素
近年来,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显著增长,马来西亚成为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流量稳步上升,从2010年的9.2亿林吉特增长至2017年上半年的62亿林吉特,占马来西亚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的比例也从0.9%增至9.0% 。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对马FDI存量达到145亿林吉特 。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
近期数据显示,中国持续是马来西亚主要的外国投资来源国之一 。2023年,中国对马投资额达282亿林吉特(约合64亿美元),占马来西亚当年1704亿林吉特外国投资总额的16%以上,预计将创造超过2万个新就业岗位 。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当年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国,批准投资额达282.496亿林吉特(约合63.34亿美元)。2023年,马来西亚贸易与投资代表团访华期间,更是获得了高达1700亿林吉特的潜在投资承诺 。2024年前七个月,中国对马来西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8.8%,达到12.8亿美元 。
驱动中国企业投资马来西亚的因素多元化。首先是市场寻求,旨在进入马来西亚本土市场并辐射更广阔的东盟市场 。其次是效率寻求,利用马来西亚相对较低的商业成本、特定的资源禀赋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 。第三是战略性资产寻求,通过并购获取马来西亚本土知名品牌或关键资产,如吉利收购宝腾(Proton)49.9%股权、中国广核集团(CGN)收购Edra Global Energy 。第四是资源寻求,特别是在棕榈油、矿产和石化等领域 。此外,规避贸易壁垒也是部分行业(如太阳能光伏)投资的重要考量 。近年来,“中国+1”战略也促使部分企业将马来西亚作为分散风险、补充中国产能的生产基地 。马来西亚自身的吸引力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广泛的贸易联系、相对较低的商业成本、良好的基础设施、多语种人才储备以及亲商的投资环境 。
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体现了战略上的相互需求。中国视马来西亚为重要的海外投资和“一带一路”节点,而马来西亚则积极吸引中国资本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两国政府共同推动的“两国双园”模式(中马钦州产业园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即是这种结构化合作的典范 。然而,高度的经济依存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马来西亚在关键领域(如钢铁、太阳能、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投资的依赖性增强 ,这可能使其易受中国经济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变化或大型中资企业经营状况波动的影响。投资集中于特定产业园区(如关丹产业园、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潜在的集中风险。因此,如何在利用中国投资带来的增长机遇的同时,有效管理风险、促进投资来源多元化,并确保本国经济的韧性,是马来西亚面临的重要课题。
B. 投资领域分布与重点产业园区
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覆盖领域广泛,呈现多元化趋势 。主要投资领域包括:

  • 制造业: 这是中资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涵盖钢铁(如联合钢铁)、太阳能光伏(如隆基绿能)、纺织、电气与电子产品(E&E)、汽车(如吉利/宝腾)、石油化工、造纸(如玖龙纸业)、电池(如金山工业)等 。MIDA 2024年数据显示,制造业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共121个项目,投资额达227.92亿林吉特 。
  • 基础设施: 包括港口(如关丹港扩建)、轨道交通(如东海岸铁路项目 ECRL)、电力(如中广核收购Edra)、能源网络和通信设施 。
  • 服务业: 增长迅速,涵盖房地产(如碧桂园、绿地集团)、建筑(如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 CPCG)、金融服务(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息通信技术(ICT,如华为、中兴)、物流(如菜鸟网络)、电子商务与金融科技(如蚂蚁集团、腾讯)、教育(如希望教育集团收购英迪教育)、零售(如复星国际收购Secret Recipe)、数据中心(如 GDS 万国数据)等 。
  • 第一产业: 涉及农渔业、矿产资源(如联合钢铁在本地采购铁矿石)等 。
    近年来,投资热点明显向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倾斜,特别是电动汽车(EV)及其电池产业链、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和可再生能源领域 。
    重点产业园区成为承接中国投资的重要载体:
  • 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 作为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模式的一部分,是国家级产业园区,吸引了以联合钢铁(Alliance Steel)为代表的重工业投资 。园区与关丹港紧密联动,旨在打造区域性工业和物流枢纽 。园区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使用和关税优惠等激励措施 。
  • 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HTV): 由吉利和DRB-HICOM合作开发,计划投资额巨大(约100亿美元/320-460亿林吉特),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东盟地区的下一代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制造和研发中心 。宝腾计划将其制造和研发设施完全迁至此地 。
  • 其他工业区: 如柔佛州的工业区吸引了金山工业(电池)等投资 ,砂拉越的萨玛再也高科技园则聚集了隆基等太阳能企业 。
    这些产业园区作为吸引投资和促进产业集聚的平台,在推动特定区域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它们在促进本地化方面也面临挑战。虽然园区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持 ,但有研究指出,这种集中发展模式可能导致园区企业与本地经济的融合度不足,形成相对封闭的“飞地” 。例如,针对MCKIP,存在关于透明度、环境影响、土地征用纠纷以及与本地供应商联系薄弱的担忧 。这表明,虽然产业园区是有效的招商引资工具,但要实现更深层次的本地化和更广泛的经济溢出效应,还需要在政策引导、企业实践和社区沟通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确保园区发展能最大限度地惠及本地经济和社会。
    C. 主要中资投资者及其战略目标
    在马来西亚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众多,涵盖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巨头。以下是一些在资料中被重点提及的企业及其在马战略目标:
  • 吉利控股集团(Geely): 通过收购宝腾(Proton)49.9%的股份进入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目标是将宝腾打造成马来西亚领先、东盟前三的汽车品牌,并以马来西亚为基地,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电动汽车(EV)制造和研发中心(AHTV项目)。
  • 联合钢铁(马)有限公司(Alliance Steel): 作为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的首个和关键入园项目,由福建吴钢集团和广西盛隆冶金联合投资,旨在建设现代化综合性钢铁生产基地,面向马来西亚国内及国际市场,特别是利用关丹港进行出口 。
  • 隆基绿能(LONGi): 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在马来西亚(古晋、民都鲁、雪兰莪)建立了垂直一体化的单晶硅太阳能生产基地(硅锭、硅片、电池、组件),利用马来西亚作为其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并可能利用其规避贸易壁垒 。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将马来西亚定位为其重要的国际业务中心,设立了亚太地区总部、全球培训中心、技术与解决方案中心以及客户解决方案创新中心 。致力于参与马来西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5G)和数字化转型,并培养本地ICT人才 。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TE): 同样是早期进入马来西亚的ICT巨头,视马来西亚为其全球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投资设立创新中心,与本地运营商合作推广最新的5G技术 。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C): 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商,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的总承包商,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工程 。
  • 中国中车(CRRC): 在马来西亚霹雳州设立了其首个海外制造基地,生产铁路车辆,服务于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 。
  • 碧桂园(Country Garden): 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柔佛州开发了森林城市(Forest City)等大型项目,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
  • 中国广核集团(CGN): 通过收购Edra Global Energy,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独立发电商,拓展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清洁能源布局 。
  • 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支机构,为中马经贸活动提供金融支持 。
  • 其他重要投资者: 还包括比亚迪(BYD,电动汽车)、金山工业(Gold Peak,电池制造与研发)、万国数据(GDS,数据中心)、蚂蚁集团(金融科技)、菜鸟网络(物流)、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CPCG,基础设施建设)、玖龙纸业、山东恒源石化、复星国际、绿地集团、希望教育集团、中国银河证券等,涉及多个领域 。
    此外,马来西亚中资企业总商会(CECCM)、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ACCCIM)、马中总商会(MCCC) 等商协会组织在促进中资企业与马来西亚社会沟通、维护企业权益、推动经贸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III. 维度一:人力资本本地化 – 雇佣与人才发展
    A. 本地就业创造与劳动力构成分析
    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显著带动了本地就业。根据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的数据,仅2023年批准的中国投资项目预计就将创造超过2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具体到企业层面,联合钢铁(Alliance Steel)在其关丹产业园(MCKIP)的第一期项目雇佣了超过4100名员工,并计划在第二期扩建中再增加2500个就业机会 。吉利(Geely)对其与宝腾(Proton)合资的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HTV)的投资预计将创造数千个工作岗位 。隆基绿能(LONGi)在马来西亚的员工总数从2016年的570人增长到2023年的8000多人,其在雪兰莪州的新组件厂计划再提供约900个本地就业岗位 。金山工业(Gold Peak)计划在柔佛州的新电池工厂创造多达180个新职位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CPCG)也计划在马雇佣150名专业人士,其中一半以上将是马来西亚本地人才 。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的目标是在建设阶段提供2.3万个工作岗位,并在运营维护阶段实现80%的本地员工比例 。这些投资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改善了生活水平,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点也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认可 。
    然而,在本地员工与外籍员工的比例问题上,情况则更为复杂,不同企业和项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隆基绿能声称其在马来西亚的员工中,本地员工比例高达99.9% 。金山工业也表示其主要在专业、管理和执行层面雇佣本地人 。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在实现本地化雇佣目标方面遇到了挑战。尽管项目所有者马来西亚铁道衔接公司(MRL)最初设定了70%的本地员工比例目标 ,但截至2023年9月,实际建设阶段的2.3万名工人中,马来西亚本地员工仅占约26%,来自中国的员工占20%,其余则来自印尼、孟加拉国等第三国 。有观察指出,随着项目推进和监管可能放松,外籍劳工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联合钢铁也被指出,由于技能和企业文化匹配问题,其员工队伍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外籍(主要是中国籍)员工 。引入中国技术人员的必要性也被一些企业提及 。
    这种本地化雇佣实践上的差异可能源于多种因素。行业特性是其中之一,例如,大型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ECRL)可能需要特定的、短期内本地难以满足的专业技能,而制造业(如隆基)可能更容易实现大规模本地招聘和培训。企业自身的政策和管理模式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监管有效性(如ECRL项目被指监管松懈 )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如本地工人对某些岗位或工作条件的需求 )也是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劳动力构成的透明度也存在差异。虽然一些企业公布了较高的本地化率,但大型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期承诺的差距引发了公众对于本地就业真实受益程度的疑问 。因此,仅仅关注创造的总就业岗位数量可能不足以全面评估人力资本本地化的深度,还需要关注为本地人创造的岗位质量、技能要求以及本地员工与外籍员工的实际比例。提高劳动力构成信息的透明度,并确保本地化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对于增强公众信任和最大化投资的本地社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B. 本地人才培训与发展项目评估
    为了满足运营需求并提升本地员工技能,许多在马中资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训和发展项目。
  • ICT领域: 华为在这方面投入显著,设立了东盟学院(ASEAN Academy)、ICT学院(Huawei ICT Academy)、开发者培训项目,并持续开展“未来种子”(Seeds for the Future)计划,旨在培养本地数字人才 。中兴通讯也计划投资2亿林吉特设立两个创新中心,并与本地运营商合作,引入最新的5G技术和应用开发能力 。
  • 汽车领域: 吉利/宝腾计划在五年内培训5000名新能源汽车(NEV)领域的人才 ,并已派遣员工前往中国吉利研究院接受NEV相关技术的培训,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多个环节 。
  • 基础设施领域: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C)联合马来西亚铁道衔接公司(MRL)及本地大学(如彭亨大学)共同实施了东海岸铁路项目工业技能培训计划(PLKI-ECRL),目标是为马来西亚培养5000名铁路建设和运营人才,合格者将被优先录用 。该计划包括将在中国进行的助理机车司机等专业技能培训 。截至2024年11月,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已为ECRL项目培训了1395名学员 。
  • 制造业领域: 联合钢铁与马来西亚本地机构合作,提供冶金操作技术的培训项目 。隆基绿能也建立了人才管理体系和培训机制,注重员工发展 。
  • 其他: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CPCG)计划在马来西亚开办商学院,并为本地学生提供多达500个建筑和工程专业的奖学金 。
    这些培训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多重的:一是满足企业自身特定项目或技术的运营需求,确保拥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本地员工(如ECRL铁路技能培训 、宝腾NEV技能培训 );二是为新兴技术领域(如5G、AI、EV)培养前瞻性人才,支持马来西亚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促进本地创新能力的提升(如中兴通讯的创新中心计划 );四是通过更广泛的教育合作和技能普及,支持马来西亚整体数字人才生态系统的建设(如华为的各项学院和计划 )。这些努力得到了外界的积极评价,认为有助于技能转移 。
    然而,深入分析这些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重心往往与企业的直接运营需求紧密相关。虽然这对于填补技能缺口、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但也可能导致培训内容相对狭窄,侧重于特定设备操作或公司内部流程。这种模式培养的技能可能在企业外部的通用性有限,从而限制了更广泛的经济溢出效应。相比之下,像华为的“未来种子”计划或CPCG的奖学金计划,则更侧重于基础教育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可能对马来西亚整体人力资本的提升具有更长远的影响。此外,人才培养的效果还取决于后续的留用情况。有评论对宝腾能否留住经过海外培训的员工表示疑问 ,这凸显了技能提升与人才流失之间的潜在矛盾。因此,评估人才本地化战略的成效,不仅要看培训的数量和投入,更要关注培训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技能的可转移性以及人才的长期发展路径。确保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国家层面的技能发展目标相契合,并加强与本地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对于实现从满足企业需求到提升国家整体人力资本的跨越至关重要。
    C. 管理层本地化趋势与挑战
    关于中资企业管理层本地化的程度,现有信息相对有限且不系统。一些案例显示了本地人才进入管理层的可能性。例如,金山工业(Gold Peak)在马来西亚雇佣的本地员工主要担任专业、管理和执行层面的职务 。然而,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职位似乎更倾向于从公司全球或区域人才库中调任。例如,华为马来西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先后由 Baker Zhou 和 Simon Sun 担任,他们都是在华为全球体系内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管,而非马来西亚本地人士。联合钢铁(Alliance Steel)的管理层信息也显示,其董事会成员和副总经理等关键职位由中方高管担任 。BCM Alliance 公司(可能与联合钢铁无关)则有一位马来西亚籍CEO 。这表明,管理层的本地化程度可能因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行业特点以及对本地市场的战略定位而异。
    实现更高程度的管理层本地化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可能存在。在ECRL项目的讨论中提到了潜在的文化冲突 和语言障碍(曾被作为申请引入中国工人的理由之一)。其次,企业可能认为本地缺乏具备特定高级管理技能或符合其企业文化的人才,联合钢铁在解释其外籍员工比例时就提到了这一点 。第三,大型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成熟的内部人才培养和晋升体系,可能更倾向于任命熟悉公司全球战略和运营模式的内部人员担任关键海外市场的领导职务,如华为CEO的任命案例所示 。克服这些挑战需要企业在跨文化管理、本地管理人才识别与培养方面进行长期投入。
    表1:部分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劳动力构成与人才培训举措
    公司/项目
    主要行业
    报告的总雇佣人数 (估算/计划)
    报告的本地员工比例 (如有)
    报告的外籍员工比例 (如有)
    主要本地人才培训项目
    培训目标
    联合钢铁 (ASSB)
    钢铁制造业
    >4,100 (一期) + 2,500 (二期)
    ~67% (推算)
    ~33% (含中国籍)
    与本地机构合作进行冶金技术培训
    满足生产运营需求
    吉利/宝腾 (AHTV)
    汽车制造业
    数千人
    未明确
    未明确
    5年内培训5000名NEV人才 ; 派遣员工赴华培训NEV技术 ; 设立研究型大学
    支持EV转型;提升本地研发能力
    隆基绿能 (LONGi)
    太阳能制造业
    >8,000 (现有) + 900 (新厂)
    99.9%
    <0.1%
    内部人才管理与培训体系
    员工发展;支持生产运营
    CCCC (ECRL 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
    23,000 (建设期目标)
    ~26% (实际建设期)
    ~74% (含中国及第三国)
    PLKI-ECRL 工业技能培训计划 (目标5000人) ; 助理司机培训
    满足铁路建设与运营需求;培养本地铁路人才
    华为 (Huawei)
    ICT
    未明确马来西亚具体人数
    未明确
    未明确
    东盟学院, ICT学院, 未来种子, 开发者培训
    培养本地数字人才;构建ICT生态系统
    中兴通讯 (ZTE)
    ICT
    未明确
    未明确
    未明确
    计划设立2个创新中心;与本地运营商合作
    推广5G技术;促进本地创新
    金山工业 (Gold Peak)
    电池制造业
    180 (新厂计划)
    主要在专业/管理层
    未明确
    未明确
    支持新工厂运营
    CPCG
    建筑业
    150 (专业人士计划)
    >50%
    <50%
    计划设立商学院;提供500个奖学金
    培养本地专业人才;支持集团全球项目
    注:数据来源于引用的信息片段,可能存在时间差异或估算成分。空白表示信息未在资料中明确提供。
    IV. 维度二:运营本地化 – 供应链与技术整合
    A. 与马来西亚供应链的整合:本地采购与供应商发展
    中资企业在融入马来西亚本地供应链方面展现出积极姿态,尤其是在大型项目和特定领域。宝腾(Proton)在其合作伙伴吉利(Geely)的支持下,积极推动本地供应商参与到新的电动汽车(EV)供应链中。2024年7月,宝腾在杭州吉利研究中心组织了商业对接活动,旨在促进其马来西亚供应商与吉利EV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结果显示87%的本地供应商表达了合作意向,合作形式包括分销、技术转让、合资、技能发展和共同投资等 。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也明确承诺将本地参与作为重要目标,规定除隧道工程外,至少40%的土建工程(价值估计高达100亿林吉特)将授予本地分包商和供应商 。截至2024年6月,已有3022家马来西亚本地公司(包括承包商、咨询公司和供应商)获得了总价值161.11亿林吉特的ECRL相关合同,超过了最初设定的100亿林吉特目标 。联合钢铁(Alliance Steel)也被提及从当地社区采购铁矿石和其他矿产 ,并表示将“尽可能”在本地采购原材料 。中兴通讯(ZTE)则声称其5G设备中95%的芯片来自马来西亚 。
    尽管有这些积极举措和量化目标,但在实现供应链深度本地化方面仍存在挑战和局限。一些研究指出,部分制造业投资(如钢铁、太阳能)与本地经济的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s)有限,本地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满足中资企业在技术标准、成本控制或规模供货方面的要求 。太阳能产业虽然在马来西亚实现了制造环节的落地,但对进口核心部件和材料的依赖依然很高,未能有效带动本土配套产业生态的形成 。对于ECRL项目,尽管本地合同额目标超额完成,但仍有关切认为部分合同可能被层层转包,最终实际执行者仍是中资公司,本地企业获益的实质性受到质疑 。联合钢铁虽然表示会尽可能本地采购,但其生产严重依赖进口铁矿石和煤炭,这构成了关丹港的主要货运量 。对于新兴的EV供应链,本地供应商需要引入新的股权和技术合作伙伴,才能满足生产要求,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
    这种现象表明,中资企业在供应链本地化方面可能采取了一种“双轨”策略。一方面,在政策要求(如ECRL的本地参与比例)或本地供应具备成本、效率优势的领域(如部分原材料、建筑劳务、特定零部件如ZTE芯片),企业会积极进行本地采购和合作。另一方面,对于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或其全球供应链中已有的高效环节,企业仍倾向于依赖进口或其原有的非本地供应商网络。要实现更深层次的供应链本地化,特别是在高技术附加值领域,仅仅设定本地化比例可能不够,还需要马来西亚方面加强本地供应商的能力建设,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如马来西亚汽车、机器人和物联网研究所 MARii 的参与 ),帮助本地企业达到国际标准,融入全球价值链。
    B. 技术转移、研发活动与在马创新产出
    技术转移是中国企业投资马来西亚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 汽车领域: 吉利向宝腾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持,引入了新的模块化平台(如基于CMA/BMA平台的X系列车型),并共同开发马来西亚首款自主品牌电动汽车(e.MAS 7)。吉利还将其1.5升涡轮增压直喷(TGDI)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引入马来西亚,在宝腾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组装 。
  • ICT领域: 华为和中兴通讯将先进的5G技术带入马来西亚,并与本地电信运营商合作部署网络 。华为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区域总部、全球培训中心、客户解决方案创新中心等多个功能性机构 。中兴通讯计划设立创新中心,推动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应用 。此外,中国科技公司还将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先进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引入马来西亚 。
  • 制造业: 联合钢铁引进了先进的综合性钢铁生产工艺,包括东南亚唯一的全流程H型钢生产线 ,其二期项目计划采用更先进的“无头带钢生产技术” 。隆基绿能将其高效单晶硅太阳能产品的制造技术(硅锭、硅片、电池、组件)引入马来西亚工厂,并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流程 。金山工业则计划引进镍基电池制造技术 。
  • 其他领域: 蚂蚁集团和腾讯将电子钱包和移动支付技术引入马来西亚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C)在ECRL项目中应用了现代化的铁路建设技术 。
    伴随技术转移,一些中资企业也在马来西亚布局研发活动。吉利/宝腾计划将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HTV)打造成一个包含研发中心的综合性汽车枢纽,宝腾的研发设施也将迁入 。金山工业计划在柔佛州设立研发中心 。华为设有客户解决方案创新中心 。中兴通讯计划建立创新中心 。隆基绿能虽然主要研发投入在全球层面 ,但其在海外(如阿尔及利亚)与当地机构开展研发合作的模式 为在马来西亚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了可能性。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专利储备(如华为超过15万件有效专利 ,隆基超过2400件太阳能专利 ),为其在马的技术活动提供了支撑。
    尽管技术转移和本地研发活动的案例众多,但其深度和长期影响仍有待评估。有研究指出,虽然某些投资(如隆基在砂拉越的太阳能项目)对提升本地制造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总体而言,技术转移的长期效果尚不明确 。本地太阳能产业的增长并未必然带来一个广泛的本地技术生态系统,对进口投入品的依赖依然存在 。这表明,技术转移可能更多地集中在特定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应用层面,而非基础研究或核心技术的共同开发。目前设立的研发中心或创新活动,其重心可能更偏向于产品适应性调整和市场应用开发,而非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往往与特定项目或产品紧密绑定 ,其知识溢出效应和对马来西亚本土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可能有限。如何将引入的技术有效地消化吸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主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是马来西亚面临的关键挑战。这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鼓励中资企业与本地大学、研究机构建立更深层次的研发合作关系,并促进知识产权的共享与转化。
    C. 与本地经济的联系及溢出效应分析
    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对本地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联系和溢出效应。
  • 积极效应:
    • 就业与收入: 最直接的贡献是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详见III.A节),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 。
    • 技能提升: 通过各种培训项目(详见III.B节),提升了本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尤其是在新兴技术领域 。
    • 本地采购: 为本地供应商提供了市场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详见IV.A节)。
    • 基础设施改善: 大型项目如ECRL和关丹港扩建直接改善了区域交通和物流条件,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
    • 经济增长: 重大投资项目对GDP增长有显著拉动作用。例如,ECRL项目预计到2047年将为马来西亚GDP贡献3.78% ,仅建设阶段就能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
    • 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了马来西亚在某些领域的产业升级,甚至实现了从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变(如钢铁 )。
    • 吸引后续投资: 大型龙头企业的入驻(如联合钢铁)起到了示范效应,吸引了其他相关企业投资 。
    • 区域发展: 带动了投资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东海岸等欠发达地区(如关丹因MCKIP和ECRL受益)。
    • 旅游业促进: 改善交通连接(如ECRL)预计将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 。
  • 局限性与潜在负面影响:
    • 有限的供应链联系: 如前所述,在某些高技术或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本地供应商的后向联系仍然薄弱 。
    • “飞地”风险: 产业园区模式可能导致投资项目与周边社区的经济融合不足(见II.B节讨论)。
    • 市场竞争压力: 大型中资企业的进入可能对本地同业构成竞争压力,甚至引发关于倾销或不公平竞争的指控(如钢铁行业 )。
    • 劳动力市场影响: 对外籍劳工的依赖限制了本地工人在薪酬和技能提升方面的获益空间 。
    • 环境与社会成本: 大型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带来环境影响(如MCKIP的环境担忧 )和社会问题(如土地征用纠纷 、劳工冲突 )。ECRL项目也曾因土地清理问题引发争议 。
      综合来看,中资企业投资对马来西亚经济的正面溢出效应是显著的,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改善和区域发展方面。然而,要实现更包容和可持续的本地化,还需要关注微观层面的挑战,如深化供应链整合、提升本地劳动力参与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沟通,以确保投资带来的利益能够更广泛地惠及本地经济和社会。
      表2:部分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技术转移与研发活动
      公司
      主要行业
      在马引入/转移的关键技术
      在马本地研发活动/中心
      主要本地合作 (企业/机构)
      已知成果/局限
      吉利/宝腾
      汽车制造业
      新车型平台 (CMA/BMA), EV技术 (e.MAS), 1.5 TGDI 发动机制造
      AHTV研发中心 (规划中), 宝腾研发将迁入
      DRB-HICOM (合资伙伴), 本地供应商 (对接中)
      推出新车型;启动EV计划;本地发动机生产;本地供应商参与EV链尚在起步阶段
      联合钢铁
      钢铁制造业
      先进综合钢铁生产工艺, H型钢生产线, 无头带钢技术 (规划中)
      未明确提及本地研发中心
      本地机构 (培训合作)
      提升马来西亚钢铁制造水平;成为出口商;但与本地供应商联系有限
      隆基绿能
      太阳能制造业
      高效单晶硅制造技术 (硅锭/片/电池/组件), 先进自动化工艺
      未明确提及本地研发中心 (全球研发投入高 )
      未明确提及本地研发合作
      提升本地制造能力 ;但本地太阳能生态系统发展有限,依赖进口投入品
      华为
      ICT
      5G, AI, 云计算, 数字基础设施
      亚太总部, 全球培训中心, 技术/解决方案中心, 客户解决方案创新中心
      Maxis, Celcom, Digi, TM (电信); TOGL, Skyvast, Tiong Nam, HeiTech, MyEG (行业伙伴)
      推动5G部署;拓展AI/云应用;培养大量ICT人才;但核心研发可能仍集中在全球总部
      中兴通讯
      ICT
      5G技术与设备 (含本地芯片)
      计划设立2个创新中心
      Celcom, Digi, TM (电信)
      支持5G发展;促进垂直行业应用
      CCCC (ECRL)
      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铁路建设技术 (隧道掘进等), LTE-R 网络
      未明确提及本地研发活动
      MRL (项目业主/运维伙伴), 本地大学 (培训合作), 本地承包商/供应商
      转移铁路工程技术;培养运营人才;但技术主要服务于项目本身
      金山工业
      电池制造业
      镍基电池制造技术 (规划中)
      计划设立研发中心
      Invest Johor (投资促进机构)
      计划阶段,旨在引入新技术和研发能力
      蚂蚁集团/腾讯
      金融科技
      电子钱包, 移动支付技术
      未明确
      CIMB (TNG eWallet 合作)
      推动马来西亚数字支付普及
      注:本表总结了资料中提及的关键技术转移和研发活动,但可能并非所有相关活动的详尽列表。
      V. 维度三:社会经济本地化 –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区参与
      A. 税收贡献概述
      评估外资企业对东道国税收的具体贡献通常较为困难,因为企业层面的纳税数据往往不公开。然而,基于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庞大投资规模和显著的经营活动,可以合理推断其对马来西亚政府的税收贡献是可观的。例如,联合钢铁(Alliance Steel)在2022财年实现了104.9亿林吉特的营业收入和7.73亿林吉特的税后利润 ,这意味着其必然缴纳了相当数额的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相关税费。同样,其他大型投资项目和运营实体(如隆基、华为、ECRL项目相关公司等)的经济活动也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税收。
      需要注意的是,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会提供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就为入园企业提供了长达10年的税收豁免等激励措施 。这些优惠政策在初期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此外,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其中规定了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跨境所得的预提所得税税率,旨在减轻跨境投资和经营的税收负担 。因此,在评估中资企业的整体税收贡献时,应综合考虑其经营规模、盈利状况以及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和协定待遇。
      B. 企业社会责任(CSR)倡议:重点领域与影响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和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在马来西亚运营的大型中资企业普遍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框架,并开展了多元化的CSR活动。
  • 企业承诺与框架:
    • 隆基绿能(LONGi): 建立了CSR管理体系,涵盖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问题和社区参与七大核心主题 。其社会责任管理方针强调保障员工权益、创造客户价值、追求环境友好和建设和谐社会 。公司获得了EcoVadis CSR评估金牌,位列全球前5% 。
    • 华为(Huawei):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确立了四大战略支柱:数字包容、安全可信、环境保护、健康和谐的生态系统 。通过TECH4ALL倡议、ICT学院、未来种子等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践行CSR 。
    • 吉利控股集团(Geely): 发布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并在疫情期间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抗疫 。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C): 发布ESG报告 ,将人才培养视为CSR的一部分 ,并在ECRL建设中强调环境保护 。
    • 联合钢铁(Alliance Steel): 秉持“在马来西亚,为马来西亚”(In Malaysia, For Malaysia)的理念,将保障员工福祉、参与当地公益慈善、回馈社区、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核心原则 。强调可持续运营,如排放控制和循环经济实践 。
    • 宝腾(Proton): 将CSR视为可持续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和供应链标准 。通过具体行动支持社区发展 。
  • 在马来西亚的重点CSR活动领域:
    • 教育与技能发展: 这是许多中资企业CSR活动的重点。华为通过其各项教育计划(ICT学院、未来种子等)在马来西亚培养数字人才 。CCCC的ECRL培训计划旨在为本地培养铁路专业人才 。宝腾向当地学校捐赠书籍并资助学校宗教场所修缮 。CPCG计划设立商学院并提供奖学金 。隆基也支持教育和人才培养 。
    • 环境保护: 随着ESG理念的普及,环境保护成为中资企业日益关注的领域。CCCC在ECRL建设中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遵守环境影响评估(EIA)等规定 。联合钢铁实施了废气、废水处理和废热回收利用等措施 。华为致力于提供绿色ICT解决方案,推动循环经济 。隆基则在其马来西亚工厂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践行绿色制造 。宝腾也关注节能和减少碳足迹 。发布ESG报告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实践 。
    • 社区福利与捐赠: 企业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回馈当地社区。联合钢铁参与当地公益慈善活动 。宝腾通过Zakat基金支持社区设施改善 。隆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光伏扶贫和慈善捐赠 。华为在全球运营超过270个社会贡献项目 。吉利设立抗疫基金 。这些活动与马来西亚本土企业和机构的CSR实践(如CSR Malaysia杂志推广的活动 )共同构成了本地社会责任生态。
      尽管中资企业在CSR方面展现出积极的姿态和具体的行动,但其效果和社会观感并非没有挑战。一些针对特定项目(如MCKIP和CRRC)的社区感知研究显示,当地社区期望企业能够扮演更积极的社会角色,特别是在为贫困群体提供直接的现金或物资援助方面 。同时,社区也表达了对企业CSR活动缺乏透明度、沟通不足的关切 。这表明,企业的CSR战略与实践,即使符合国际标准或全球框架,也未必能完全契合当地社区的具体需求和期望。企业可能更侧重于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领域(如华为的数字包容、隆基的环境保护),这些宏大叙事或技术导向的举措,其对当地社区的直接和可见影响,可能不如直接的社区援助或更接地气的互动。因此,中资企业在推行CSR时,不仅需要有全球视野和战略规划,更需要加强本地化沟通,深入了解社区的真实需求,并以更透明、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开展活动,才能有效提升社会认可度和信任感,真正实现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共赢。
      C. 社区认知、参与及社会影响评估
      对中资企业及其投资项目的社区认知呈现复杂多元的面向。一方面,积极的经济影响,如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基础设施,得到了当地社区的普遍认可。关丹地区的居民就对MCKIP和联合钢铁带来的就业增长和生活改善表示肯定 。另一方面,大型项目也可能引发社区的担忧和负面反馈。针对MCKIP的研究显示,虽然超过半数受访者对其持积极看法,但仍有显著比例的受访者(约40%)认为其存在问题 。主要的担忧包括项目透明度不足、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早期的土地征用和补偿问题 。有受访者和关键意见领袖明确指出,MCKIP/联合钢铁以及CRRC项目需要加强与社区的沟通,提高透明度和可见性,并增加在社会贡献和社区援助方面的投入 。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当地社区期望这些大型企业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提供援助和就业机会 。ECRL项目也曾因在雪兰莪州立公园附近进行土地清理活动而引发环境组织的质疑和当地政府的关注 。此外,联合钢铁还面临过关于劳工冲突和虐待工人的报道 。
      在社区参与方面,一些企业和项目方采取了主动沟通的措施。例如,ECRL的项目所有者MRL和承包商CCCC表示,他们会定期与州政府、利益相关方以及项目沿线的当地社区举行会议和交流活动,以听取各方意见,减少社会和环境影响 。宝腾为促进供应商发展而组织的商业对接活动也是一种形式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此外,各类商会组织(如CECCM、MCCC、ACCCIM等)也在促进中资企业与马来西亚社会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 。
      然而,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普遍感觉在这些大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仍然不足 。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使得社区的关切和诉求难以得到充分回应,也影响了企业CSR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建立更制度化、常态化的社区参与和对话平台,不仅有助于缓解潜在的社会矛盾,也能让企业的本地化努力和社会贡献更加精准地对接社区需求,从而提升项目的整体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
      表3:部分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CSR倡议与社区参与概览
      公司/项目
      主要CSR支柱/政策
      在马具体CSR举措 (教育/环境/社区福利等)
      已知社区参与机制
      报告的社区认知/反馈 (正面/负面)
      联合钢铁/MCKIP
      "在马来西亚, 为马来西亚"理念; 员工福利; 社区公益; 环境可持续
      参与本地公益慈善 ; 排放控制/循环经济 ; 与本地机构合作培训
      未明确提及常设机制
      正面:创造就业, 改善生活 。负面/关切:透明度不足, 环境影响, 土地问题, 劳工问题 ; 社区要求更多援助和沟通
      吉利/宝腾
      可持续发展 (环境/社会/经济责任); 关注员工/社区/供应链 ; 吉利全球CSR报告
      宝腾: 向学校捐书/Zakat基金 ; 关注节能减排 。吉利: 全球抗疫基金
      供应商对接会
      未明确针对吉利/宝腾在马CSR的社区反馈
      隆基绿能
      CSR管理体系 (7大主题); 员工/客户/环境/社会并重 ; EcoVadis金牌
      绿色制造/使用可再生能源 ; 全球光伏扶贫/慈善捐赠 ; 支持教育
      通过业务创新/公益捐赠/员工志愿服务等参与社区
      未明确针对隆基在马CSR的社区反馈。本地员工比例高 (99.9%)
      华为
      四大战略: 数字包容/安全可信/环境保护/健康生态 ; TECH4ALL, ICT学院, 未来种子等全球倡议
      在马开展ICT人才培养项目 ; 提供绿色ICT解决方案 ; 支持本地数字经济发展
      与政府/运营商/行业伙伴/学术界合作 ; 公开沟通
      全球层面获得多项可持续发展奖项 ; 社区反馈未在资料中详述
      CCCC (ECRL)
      ESG报告框架 ; 人才培养作为CSR ; 建设中环境保护
      ECRL工业技能培训计划 ; 遵守环境法规/采取保护措施
      与政府/社区/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正面:促进区域发展, 改善交通 。负面/关切:本地雇佣比例不足 ; 土地清理争议 ; 对本地承包商实际参与度的疑问
      CRRC (霹雳工厂)
      未明确提及具体CSR政策
      未明确提及具体CSR活动
      未明确提及常设机制
      社区总体评价积极性高于MCKIP ; 但同样存在透明度和沟通不足的问题, 社区希望其加强外联和贡献
      注:本表基于现有信息片段进行总结,社区认知部分主要来源于针对特定项目的研究。
      VI. 本地化深度案例研究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本地化的实践和挑战,本节选取了四个代表性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涵盖汽车、重工业/产业园、信息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
      A. 案例研究一:吉利-宝腾(汽车行业)
  • 投资与战略: 吉利控股集团于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国家汽车品牌宝腾(Proton)49.9%的股份,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性投资 。吉利的目标不仅是复兴宝腾品牌,更旨在将其打造成为马来西亚市场领导者和东盟地区前三的汽车品牌,并将马来西亚,特别是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HTV),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电动汽车(EV)制造和研发枢纽 。为此,吉利承诺向AHTV项目投入巨资(约100亿美元/320-460亿林吉特),并与宝腾的原控股股东DRB-HICOM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该项目 。项目时间线清晰:2023年4月签署合作协议(HOA),同年7月和10月宣布投资计划 ,12月成立合资公司 。宝腾计划于2026年前将其制造和研发设施完全迁至AHTV 。首款电动汽车e.MAS 7于2024年12月发布 ,其专属EV工厂于2025年2月动工建设 。
  • 人力资本本地化: AHTV项目预计将创造大量本地就业机会 。吉利/宝腾制定了宏伟的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是在五年内培训5000名新能源汽车(NEV)领域的专业人才 。为此,宝腾已派遣员工前往中国吉利研究院接受系统的EV技术培训 ,尽管人才培训后的留存问题也受到关注 。AHTV的规划中还包括建立一所研究型大学,以提升马来西亚汽车行业工人的整体能力 。
  • 供应链本地化: 吉利/宝腾正积极推动本地供应商融入新的EV供应链。通过组织供应商赴华与吉利EV供应商进行商业对接 ,激发了本地供应商的合作意愿(87%表示有意向)。然而,本地供应商仍需通过技术合作或合资等方式提升能力以满足EV零部件的要求 。与此同时,宝腾并未放弃传统的内燃机(ICE)车型,其X系列等新车型以及传统的Saga等系列仍在生产和出口,维持了原有的供应链体系 。吉利先进的1.5T GDI发动机已在马来西亚实现本地化组装,供应出口车型 。
  • 技术本地化: 吉利向宝腾转移了其先进的模块化平台技术(如CMA/BMA)和管理经验,支撑了宝腾新一代车型(X系列)的开发和市场成功 。双方合作开发了马来西亚首款自主品牌EV(e.MAS 7),并在AHTV规划了专门的EV工厂和研发中心 。
  • 社会经济本地化: 宝腾作为国家品牌,本身具有较强的社会嵌入性,其CSR活动包括向当地学校捐赠书籍和提供Zakat基金支持 。吉利在全球层面也有其CSR报告和实践 。
  • 综合评估: 吉利对宝腾的投资是一次典型的战略性并购,旨在利用宝腾的品牌影响力和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优势,实现区域扩张和向电动化转型的目标。其本地化战略是全方位的,包括巨额投资于生产和研发基础设施(AHTV)、大规模的本地人才培训计划(尤其针对EV技能)、以及努力将本地供应商纳入新兴的EV价值链(同时维持现有ICE业务)。这一战略的成功将取决于马来西亚EV市场的增长速度、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技能转移和人才留存的有效性,以及本地供应商能否成功升级并融入高附加值的EV零部件制造环节。
    B. 案例研究二:联合钢铁/马中关丹产业园(重工业/产业园)
  • 投资与战略: 联合钢铁(马)有限公司(Alliance Steel)是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的首个也是最重要的入园企业 ,由中国的福建吴钢集团和广西盛隆冶金合资成立 。项目分期建设,一期投资约16亿美元(或称42-56亿林吉特),占地710英亩;二期扩建计划投资约18亿美元 ,占地约777英亩,目标是将年产能从一期的约400万吨提升至750万吨至1000万吨 。联合钢铁的战略定位是利用MCKIP靠近关丹港的地理优势 ,面向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大量出口(约70%产品用于出口)。该项目也是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框架下的重点工程 。
  • 人力资本本地化: 联合钢铁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一期雇佣超过4100人,二期计划再增2500人 。当地居民也感受到了项目带来的就业和经济改善 。然而,公司也承认其员工队伍中有相当比例(约三分之一)的外籍(主要是中国籍)员工,理由是本地工人的技能和工作文化难以匹配其需求 。尽管公司表示与本地机构合作提供培训 ,但劳动力本地化仍是挑战。其管理层也以中方高管为主 。此外,曾有关于劳工冲突的报道 。
  • 供应链本地化: 公司从当地社区采购部分矿产资源 ,并声称会“尽可能”本地采购原材料 。但其生产高度依赖通过关丹港进口的铁矿石和煤炭 。研究指出其与本地经济的后向联系有限 。同时,联合钢铁的规模和成本优势也给马来西亚本地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引发了关于不公平竞争和倾销的指控 。
  • 技术本地化: 联合钢铁引进了现代化、一体化的钢铁生产技术 ,包括东南亚唯一的全流程H型钢生产线 。二期项目计划采用更先进的“无头带钢生产技术” 。这些技术的引入提升了马来西亚钢铁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 社会经济本地化: 公司倡导“在马来西亚,为马来西亚”的经营哲学 ,承诺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文化习俗,优先考虑员工福祉,并积极参与当地公益慈善活动,回馈社区 。在环境方面,公司采取了包括排放控制、废热废气回收利用在内的可持续措施 。然而,社区对项目的看法复杂。除了对就业的肯定外,也存在对项目透明度、环境影响(特别是港口污染)、早期土地征用问题以及劳工实践的担忧 。社区期望公司能提供更多直接援助和加强沟通 。MCKIP园区本身除了联合钢铁外,其他项目的进展相对缓慢 。
  • 综合评估: 联合钢铁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东道国地理位置和园区优惠政策进行大规模、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投资的案例。其本地化努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就业(尽管外籍员工比例较高)、开展CSR活动和遵守环境标准方面。但在更深层次的融合方面,如管理层和高技能岗位的本地化、与本地供应商建立强健的联系、以及赢得社区的广泛信任和认可(尤其是在透明度和沟通方面)仍面临挑战。该项目也凸显了大型外资进入可能对本土产业带来的竞争冲击。
    C. 案例研究三:华为(信息通信技术行业)
  • 投资与战略: 华为是较早(2001年)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中资科技巨头 。华为高度重视马来西亚市场,将其定位为关键的国际业务枢纽,在吉隆坡设立了亚太地区总部、全球培训中心、全球技术与解决方案中心以及客户解决方案创新中心 。其战略重点是深度参与马来西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提供领先的5G、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ICT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 。华为与马来西亚主要的电信运营商(Maxis , Celcom, Digi, TM )以及各行业的本地企业(如TOGL, Skyvast, Tiong Nam, HeiTech, MyEG )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 人力资本本地化: 华为在全球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19.5万 ),其中超过12万员工持有公司股份 。在马来西亚,华为通过设立东盟学院 、推广ICT学院(全球已培训超130万人 )、实施“未来种子”计划(全球已惠及超154万人 )以及开发者培训等多种途径,大力投入本地ICT人才的培养 。这些培训不仅传递技术知识,也被视为建立关系网络和提升公司形象的CSR活动 。在管理层方面,华为马来西亚CEO由其全球或区域经验丰富的高管担任 ,显示出内部人才调配的模式。
  • 供应链本地化: 华为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部署基于其技术平台的解决方案,如AI驱动的电商平台、主权AI云基础设施、智能物流系统和数字政府服务等 。虽然没有详细说明其硬件供应链的本地化程度,但其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交付模式必然涉及与本地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其在非洲等地使用本地分包商提供管理服务的模式 可能也在马来西亚应用。
  • 技术本地化: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向马来西亚引入了其最先进的技术,包括5G、AI和云计算能力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巨额研发投入(2024年占收入20.8% )并拥有海量专利(超15万件有效专利 )。在马来西亚设立的创新中心 和部署的先进硬件(如昇腾Ascend GPU )是技术本地化的具体体现。华为同时强调其对网络安全和可信赖性的承诺 。
  • 社会经济本地化: 华为拥有完善的全球CSR框架,其四大支柱(数字包容、安全可信、环境保护、健康和谐生态)在马来西亚均有体现 。TECH4ALL倡议通过教育、环境、健康和发展四大领域推动数字包容 。华为也注重绿色ICT,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其在全球开展超过270个社会贡献项目 ,在马来西亚的具体合作项目则直接服务于本地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 。
  • 综合评估: 华为的案例展示了一家全球科技领导者如何将马来西亚作为重要的区域战略支点进行深度布局。其本地化战略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本投资(大规模培养符合其技术生态的人才)和技术与市场整合(通过战略合作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本地市场需求)。虽然高层管理本地化程度不高,但其在人才培养、技术引入和产业合作方面的投入巨大,对马来西亚ICT行业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结构化的全球CSR体系也在马来西亚有效落地。
    D. 案例研究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东海岸铁路项目(基础设施行业)
  • 投资与战略: 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工程 ,全长665公里,连接马来西亚半岛东西海岸的主要城镇和经济中心 。项目旨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带动贸易、物流、旅游和整体经济增长 。项目所有者为马来西亚财政部下属的特殊目的公司MRL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C)担任工程、采购、施工和调试(EPCC)总承包商 。项目融资主要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占85%)。项目历经波折,曾在2018年暂停,后经重新谈判降低成本后于2019年复工 。CCCC与MRL已成立合资公司负责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 。截至2024年6月,项目总体进展达到67%,预计2026年底完工 。
  • 人力资本本地化: ECRL项目在建设高峰期预计需要2.3万名工人 。最初设定了70%的本地员工雇佣目标 。然而,实际执行中本地员工比例远低于此,2023年9月的数据显示仅为26%左右,而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占了绝大多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复杂,包括语言障碍、本地工人意愿和技能匹配问题,以及可能的监管执行不到位 。为解决人才问题,项目方实施了ECRL工业技能培训计划(PLKI-ECRL),目标是培训5000名本地铁路人才 ,已有近1400名学员通过合作院校完成培训 。项目承诺在运营维护阶段实现80%的员工本地化 。
  • 供应链本地化: 项目明确规定,除隧道工程外,至少40%的土建工程(价值约100亿林吉特)需由本地分包商和供应商承担 。截至2024年6月,授予本地公司的合同总额已达161.11亿林吉特,涉及3000多家企业,超过了既定目标 。尽管如此,仍有关切认为部分合同可能被转包给中资公司,本地企业的实际参与深度有待观察 。项目建设需要从中国引进隧道掘进机等特种设备 。
  • 技术本地化: ECRL项目将现代化的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马来西亚 ,包括隧道施工技术 和先进的LTE-R铁路通信网络技术 。通过培训计划,旨在实现运营维护技术的本地化转移。
  • 社会经济本地化: CCCC将人才培养计划视为其CSR的一部分 。项目强调遵守环境法规,实施环境管理计划(EMP)和水土保持计划(ESCP),并建立了ESG报告机制 。项目方表示会与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 。然而,项目也曾因在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土地清理而引发争议 。
  • 综合评估: ECRL是一个高度复杂、涉及多方(中马两国政府、金融机构、承包商、项目公司)的巨型基础设施项目。其本地化进程受到政策强制性要求(如本地参与比例、雇佣目标)的推动,但在实际执行中面临显著挑战,尤其是在建设阶段的劳动力构成方面。虽然本地合同额目标得以实现,但供应链本地化的实质深度仍需关注。项目在铁路工程技术转移和长期运营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和社会责任是项目宣称的重点,但仍需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和加强沟通。ECRL的最终成功不仅取决于工程本身的顺利完成,更依赖于其能否有效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并证明其经济可行性以偿还巨额贷款 。
    VII. 分析与建议
    A. 本地化战略深度与成功因素评估
    综合分析各维度信息,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本地化进程呈现出广度有余而深度不均的特点。本地化战略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维度上的实践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取得相对成功的领域主要包括:
  • 创造就业数量: 中资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和基础设施项目,确实为马来西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尽管岗位质量和本地/外籍员工比例问题值得关注(见III.A节)。
  • 基础技能培训: 为满足项目运营和特定技术应用的需求,企业普遍开展了针对性的本地员工技能培训(见III.B节)。
  • 满足本地化要求: 在有明确政策规定(如本地内容要求)的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通常能够达到或超过量化指标(见IV.A节)。
  • 引入先进技术: 中资企业将相对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引入马来西亚,尤其是在汽车、ICT、可再生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见IV.B节)。
  • 建立CSR/ESG框架: 大型企业普遍建立了正式的企业社会责任或ESG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关活动(见V.B节)。
    推动这些本地化实践取得进展的关键因素包括:马来西亚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明确的政策导向(如MIDA的招商引资努力 、国家新工业大蓝图 NIMP 2030 的指引 、ECRL项目的本地参与规定 );中资企业自身战略目标与马来西亚发展重点的契合(如在EV 、数字经济 领域的投入);马来西亚良好的基础设施(如港口、产业园 )和投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主动实施的本地化举措(如华为的人才培养计划 、宝腾的供应商发展计划 )。
    B. 深化整合面临的关键挑战与障碍
    尽管取得了进展,但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实现更深层次的本地化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障碍:
  • 人力资本方面: 本地劳动力在高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技能缺口依然存在;跨文化沟通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和语言障碍 ;经过培训的本地人才的留存问题 ;以及在高层管理人员任命上实现真正本地化的困难。
  • 供应链方面: 本地中小企业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上难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如EV、E&E)的要求,导致本地配套能力不足 ;企业对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或其原有全球供应链的依赖性强 ;如何确保本地参与政策不仅仅是满足配额,而是带来实质性的能力提升和价值链整合 。
  • 技术方面: 如何从技术应用和适应性改进,迈向真正的本地化研发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核心挑战 。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本地能力培养的关系也需要智慧 。
  • 社会经济方面: 大型投资项目需要提高透明度,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有效沟通,以建立信任 ;妥善处理和缓解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和社会影响(如土地、劳工、环境问题);管理好外来投资对本地相关产业的竞争影响 ;以及应对地缘政治因素和“一带一路”倡议未来走向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
    C. 对马来西亚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为促进中资企业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本地化,马来西亚政策制定者可考虑以下建议:
  • 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督: 加强对本地雇佣比例、技能转移承诺等本地化要求的监督与核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完善对本地内容政策的监管,确保持续追踪合同执行情况,防止形式主义,鼓励实质性参与。
  • 提升本地配套能力: 通过马来西亚汽车、机器人和物联网研究所(MARii) 等机构,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本地供应商升级计划,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电气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供技术援助、融资支持,促进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合作与合资。
  • 激励深度研发合作: 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设立功能更全面的研发中心,并与本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围绕重点投资项目(如AHTV、MCKIP)和关键技术领域,推动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系统。
  • 完善社区参与和沟通机制: 建立更规范、透明的社区沟通和利益共享机制,尤其针对大型投资项目。借鉴国际ESG报告标准 ,提升对项目社会和环境影响信息披露的要求。利用商会等平台 ,促进投资者、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常态化对话。
    D. 对在马中资企业的建议
    中资企业若要在马来西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本地化方面采取更主动、更深入的策略:
  • 深化人力资本本地化: 超越满足最低雇佣要求的层面,积极投入本地人才的长期培养,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特别是在技术和管理岗位。提高劳动力构成信息的透明度。
  • 赋能本地供应链: 主动发掘和培育本地供应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支持,将其更深入地整合到自身的价值链中,实现共同成长,而非仅仅满足本地化比例要求。
  • 推动实质性技术合作: 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寻求与马来西亚本地伙伴开展实质性的联合研发活动,共同创造知识产权,为马来西亚的创新生态系统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者。
  • 加强社区关系建设: 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透明的信息披露(如发布本地化的ESG报告 )以及开展契合当地实际需求的CSR项目(回应社区关切 ),建立和维护与当地社区的良好关系。通过持续的积极贡献和负责任的行为赢得社会信任 。
    VIII. 结论与未来展望
    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化,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本地化进程也随之不断深化。本报告分析显示,本地化实践已在人力资本、供应链整合、技术转移和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创造就业、引入新技术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方面。以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HTV)、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为代表的重大项目,以及在电动汽车、信息通信技术、太阳能等战略性行业的投资,正深刻影响着马来西亚的经济格局。
    然而,本地化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提升空间。在人力资本方面,高技能岗位和管理层的本地化仍显不足;在供应链方面,与本地企业的深层次融合和价值链提升有待加强;在技术方面,从技术应用向本地化研发和创新生态构建的跨越仍是关键;在社会经济融合方面,提升透明度、加强社区沟通、有效管理环境社会影响是建立长期信任的基础。
    展望未来,鉴于马来西亚的战略重要性、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中国+1”等全球供应链调整趋势,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本地化的深化将是决定这些投资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关键。这需要马来西亚政府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监管与引导,并大力提升本地产业和人才的承接能力;同时也需要中资企业自身超越合规要求,采取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本地化战略,将自身发展更紧密地融入马来西亚的经济社会进步之中。成功应对本地化挑战,不仅能帮助中资企业在重要的东盟市场站稳脚跟,也将助力马来西亚最大化地利用外资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谱写中马经济合作的新篇章 。
    IX. 参考文献
    引用的文献
  1. China's investment in Malaysia: Perceptions, Issues and Prescriptions – Socio-Economic Research Centre, https://www.acccimserc.com/images/researchpdf/Final—China-Investments-in-Malaysia—Perception-Issuess-and-Prescript___.pdf 2. 马来西亚 – 中国一带一路网, 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ad/CMSydylgw/202012/202012220414028.pdf 3. Investment Statistics – MIDA | Malaysia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 https://www.mida.gov.my/why-malaysia/investment-statistics/ 4. Chinese investors boost growth in Malaysia – 中国新闻网, http://m.chinanews.com/wap/detail/ecnszw/heqrhkv9482260.shtml 5. Malaysia–China Kuantan Industrial Park (MCKIP), https://thepeoplesmap.net/project/malaysia-china-kuantan-industrial-park-mckip/ 6. LONGi's Expansion in Overseas Photovoltaic Production Continues as Serendah Module Factory in Selangor Officially Starts Operations – EQ – The Leading Solar Magazine In India, https://www.eqmagpro.com/longis-expansion-in-overseas-photovoltaic-production-continues-as-serendah-module-factory-in-selangor-officially-starts-operations-eq/ 7. Malaysia's ECRL: Can Beijing-backed megaproject deliver on local development? – CNA, 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asia/malaysia-ecrl-china-loan-debt-jobs-workers-4862371 8. www.iseas.edu.sg, https://www.iseas.edu.sg/wp-content/uploads/2023/11/ISEAS_EWP_2023-4_Tham.pdf 9. Will Proton's Electric Vehicle Spur New Local Supply Chains — and Displace the Old?, https://fulcrum.sg/will-protons-electric-vehicle-spur-new-local-supply-chains-and-displace-the-old/ 10. Proton : 87% of local suppliers express intention to collaborate with China suppliers in EV components – TechNode Global, https://technode.global/2024/09/19/proton-87-of-local-suppliers-express-intention-to-collaborate-with-china-suppliers-in-ev-components/ 11. Chinese investors boost growth in Malaysia – China Daily, https://www.chinadailyasia.com/article/609660 12. LONGi Hosts High-Level Forum in Algeria: Synergy of Solar and Hydrogen Energies Charts a New Green Future – SolarQuarter, https://solarquarter.com/2025/04/28/longi-hosts-high-level-forum-in-algeria-synergy-of-solar-and-hydrogen-energies-charts-a-new-green-future/ 13. Company Profile, http://alliancesteel.com.my/articleList_6_1.html?lang=en 14. Social Impact and Community Perception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jects in Malaysia – The Asia Foundation, https://asia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2/04/Social-Impact-and-Community-Perception-of-Belt-and-Road-Initiative-Projects-in-Malaysia.pdf 15. Sustainability – Huawei, https://www.huawei.com/en/sustainability 16. Mida: Malaysia secures record high RM378.5b approved investments in 2024, https://theedgemalaysia.com/node/745731 17. Successful Trade and Investment Mission in Conjunction with Prime Minister's Official Visit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cures RM170 Billion of Potential FDI For Malaysia – MIDA, https://www.mida.gov.my/media-release/successful-trade-and-investment-mission-in-conjunction-with-prime-ministers-official-visit-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secures-rm170-billion-of-potential-fdi-for-malaysia/ 18.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Malaysia soars 28.8pc, trade climbs 10.8pc in first seven months of 2024 – MIDA, https://www.mida.gov.my/mida-news/chinas-direct-investment-in-malaysia-soars-28-8pc-trade-climbs-10-8pc-in-first-seven-months-of-2024/ 19. 马来西亚成中企出海“优选”,律所加速“陪伴式”布局(ZH/EN) | Asian Legal Business, https://china.legalbusinessonline.com/other-news/%E9%A9%AC%E6%9D%A5%E8%A5%BF%E4%BA%9A%E6%88%90%E4%B8%AD%E4%BC%81%E5%87%BA%E6%B5%B7%E2%80%9C%E4%BC%98%E9%80%89%E2%80%9D%EF%BC%8C%E5%BE%8B%E6%89%80%E5%8A%A0%E9%80%9F%E2%80%9C%E9%99%AA%E4%BC%B4%E5%BC%8F%E2%80%9D%E5%B8%83%E5%B1%80%EF%BC%88zhen%EF%BC%89 20. Chinese tech firms flock to Malaysia amid US tariff threats – Amwal Al Ghad, https://en.amwalalghad.com/chinese-tech-firms-flock-to-malaysia-amid-us-tariff-threats/ 21. Chinese investors boost growth in Malaysia – Chinadaily.com.cn, http://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504/16/WS67fef552a3101d7a97b6b799.html 22. China-Malaysia Economic Ties: Trade, Investment, and Opportunities, https://www.china-briefing.com/news/china-malaysia-closer-economic-ties-and-opportunities/ 23. Chinese tycoon plans to invest US$2.4 Bn in Malaysia – People Matters Global, https://www.peoplemattersglobal.com/article/diversity/chinese-tycoon-plans-to-invest-rm10b-in-malaysia-19513 24. MIDA says Malaysia ranked above Thailand and China, in terms of investment conditions in Milken report, https://www.nst.com.my/business/corporate/2024/03/1027096/mida-says-malaysia-ranked-above-thailand-and-china-terms 25. MCS 2024 – MALAYSIA, https://malaysia-chinasummit.com.my/mcs-2024/ 26. Kuantan industry flourishes under Chinese investments – The Star, https://www.thestar.com.my/news/nation/2025/04/17/kuantan-industry-flourishes-under-chinese-investments 27. "Two Countries, Twin Parks" model between China, Malaysia makes new progress, https://www.prnewswire.com/apac/news-releases/two-countries-twin-parks-model-between-china-malaysia-makes-new-progress-302428956.html 28.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a Supply-Chain Trade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 IEOM, http://www.ieomsociety.org/china2021/papers/232.pdf 29. 中国资本崛起:对东盟制造业格局的影响 – ASEAN Briefing, https://www.aseanbriefing.com/news/the-rise-of-chinese-capital-impact-on-aseans-manufacturing-landscape-cn/ 30.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vestments from China into Malaysia – HG.org, https://www.hg.org/legal-articles/the-nature-and-characteristics-of-investments-from-china-into-malaysia-48927 31. Malaysia's a big draw for China's Belt and Road plans. Finishing them is another story | TPR, https://www.tpr.org/2023-07-26/malaysias-a-big-draw-for-chinas-belt-and-road-plans-finishing-them-is-another-story 32.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s Breakthrough of United States Technology Containment – Taking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Southeast Asia as an Example – Interpret: China, https://interpret.csis.org/translations/the-belt-and-road-initiative-and-chinas-breakthrough-of-united-states-technology-containment-taking-chinas-cooperation-with-southeast-asia-as-an-example/ 33. 2023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Malaysia – ASEAN Briefing, https://www.aseanbriefing.com/news/2023-investment-opportunities-in-malaysia/ 34. MIDA Office | MayCham China in Shanghai, https://www.maycham.com/information/mida-office 35. 7 sectors that will explode after Malaysia signs 31 new agreements with China – DMNews, https://dmnews.com/gen-tns-7-sectors-that-will-explode-after-malaysia-signs-31-new-agreements-with-china/ 36. Prospects for the Malaysia-China Kuantan Industrial Park and Kuantan Port | HKTDC Research, https://research.hktdc.com/en/article/MzgzNjkwNzQ1 37. Alliance Steel, ECRL fuel Kuantan Port's expansion – The Star, https://www.thestar.com.my/business/business-news/2025/04/10/alliance-steel-ecrl-fuel-kuantan-ports-expansion 38. DRB-HICOM AND GEELY COLLABORATE TO ATTRACT INVESTORS TO AHTV – PROTON, https://www.proton.com/en/happenings/2023/july/drb-hicom-and-geely-collaborate-to-attract-investors-to-ahtv 39. DRB-Hicom, Geely form JV to develop Automotive Hi-Tech Valley project – MIDA, https://www.mida.gov.my/mida-news/drb-hicom-geely-form-jv-to-develop-automotive-hi-tech-valley-project-2/ 40. Geely to invest RM32 billion, making Malaysia its RHD export hub – Anwar – AutoBuzz.my, https://autobuzz.my/2023/10/11/geely-to-invest-rm32-billion-making-malaysia-its-rhd-export-hub-anwar/ 41. LONGi's Expansion in Overseas Photovoltaic Production Continues as Serendah Module Factory in Selangor Officially Starts Operations – SolarQuarter, https://solarquarter.com/2023/11/23/longis-expansion-in-overseas-photovoltaic-production-continues-as-serendah-module-factory-in-selangor-officially-starts-operations/ 42. Twin parks boost joint development – Chinadaily.com.cn, http://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407/11/WS668f0e4da3106431fe82d0aa.html 43. Geely Eyes EV Foothold In Southeast Asia With US$10bn Malaysia Hub – MIDA, https://www.mida.gov.my/mida-news/geely-eyes-ev-foothold-in-southeast-asia-with-us10bn-malaysia-hub/ 44. Geely to invest $10 billion in Malaysia – Chinadaily.com.cn,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307/19/WS64b78873a31035260b8174e4.html 45. Malaysia welcomes 'green, digital push' by Chinese firms – China Daily, https://www.chinadailyhk.com/hk/article/583312 46. Huawei Investment & Holding Co., Ltd. 2021 Sustainability Report, https://www-file.huawei.com/-/media/corp2020/pdf/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report-2021-en.pdf 47.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 https://en.ccccltd.cn/xwzx/ztbd/202207/t20220729_174018.html 48. ecrl project – MRL – Enriching Lives, Prospering The Nation, https://www.mrl.com.my/en/ecrl/ 49. Introduction of CECCM – 马来西亚中资企业总商会, https://ceccm.com.my/en/introduction-of-ceccm/ 50. 企业对外投资国别(地区)营商环境指南—马来西亚 – 中国贸促会, https://www.ccpit.org/image/1/8df7b6bc599742c9b71d169e4ded4586.pdf 51. ACCCIM: Home, https://acccim.org.my/en/ 52. The Associated Chinese Chambers of Commerce & Industry of Malaysia (ACCCIM), https://iccmalaysia.org.my/members/the-associated-chinese-chambers-of-commerce-industry-of-malaysia-acccim/ 53. Chambers of Commerce – MATRADE, https://www.matrade.gov.my/en/enquiry/97-contents/links-malaysia/347-chambers-of-commerce 54. Business Sectors Committee – 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 | Malaysia-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MCCC), https://mccc.my/en/about/committees/business-sectors-committee/ 55. Home – 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 Malaysia-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MCCC), https://mccc.my/en/ 56. LONGi Sarawak Corporate Video – Kuching Sarawak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3DQZqOh_Y 57. Only 30% of ECRL workers will be foreigners, says project owner – The Edge Malaysia, https://theedgemalaysia.com/article/only-30-ecrl-workers-will-be-foreigners-says-project-owner 58. Proton sends first batch of workers to Geely, China for training in electric cars | CarSifu, https://www.carsifu.my/news/proton-sends-first-batch-of-workers-to-geely-china-for-training-in-electric-cars 59. Proton Sends Staff For Overseas Training – Like The Old Days – DSF.my, https://www.dsf.my/2022/12/proton-sends-staff-for-nev-training-in-china/ 60. Graduation ceremony for the first batch of Assistant Locomotive Driver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East Coast Rail Link (ECRL) project held –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https://en.ccccltd.cn/shzrhkcxfz/BuildYourFutureDreamSpecialPage/PromotingEmployment/202412/t20241203_217616.html 61. Society – LONGi, https://www.longi.com/en/sustainable-development/society/ 62. LONGi releases 2019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Report, https://www.longi.com/en/news/longi-2019csr-20200723/ 63. Huawei Appoints Baker Zhou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for Malaysia, https://www.huawei.com/my/news/my/2018/huawei-appoints-baker-zhou-as-chief-executive-officer 64. Huawei Malaysia Welcomes New CEO – LiveatPC.com, https://liveatpc.com/huawei-malaysia-welcomes-new-ceo/ 65. Huawei appoints new ceo for M'sia | Daily Express Malaysia – Sabah's Leading News Portal, https://dailyexpress.com.my/news.cfm?NewsID=122334 66. Huawei Malaysia appoints Simon Sun as new CEO | New Straits Times, https://www.nst.com.my/business/2023/06/920020/huawei-malaysia-appoints-simon-sun-new-ceo 67. NovaAir Announces the Official Commencement of Large-scale Tonnage Supply of Air Gases in Malaysia – 盈德气体, http://www.yingde.com/en_newscenter/446.html 68. Mr. Tang Rui, the Minister of Chinese Embassy in Malaysia and delegation Visit Alliance Steel (M) Sdn. Bhd., http://alliancesteel.com.my/article_232.html?lang=en 69. Key Management Team – BCM Alliance Berhad, https://www.bcmalliance.com.my/corporate/key-management-team.php 70. themalaysianreserve.com, https://themalaysianreserve.com/2021/01/07/mrl-cccc-agree-to-40-local-participation-in-ecrl/#:~:text=MALAYSIA%20Rail%20Link%20Sdn%20Bhd,ECRL)%20project%2C%20excluding%20tunnelling%20works 71. Media Statement by YBhg Tan Sri Mohd Zuki Ali Chairman of Malaysia Rail Link Sdn Bhd on ECRL Local Participation – MRL, https://www.mrl.com.my/en/media-statement-by-ybhg-tan-sri-mohd-zuki-ali-chairman-of-malaysia-rail-link-sdn-bhd-on-ecrl-local-participation/ 72. Huawei Malaysia Partners with local Firms to Boost AI in E-commerce – Startup Rise Asia, https://startuprise.org/huawei-malaysia-partners-with-local-firms/ 73. Huawei Malaysia Inks AI Partnerships with Local Players to Accelerate E-Commerce, Logistics, and Smart Government Solutions, https://www.malaysiasme.com.my/huawei-malaysia-inks-ai-partnerships-with-local-players-to-accelerate-e-commerce-logistics-and-smart-government-solutions/ 74. LONGi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2, https://static.longi.com/LON_Gi_2022_Sustainability_Report_252accd6cd.pdf 75. Sustainability Report – Longi, https://static.longi.com/LON_Gi_2022_Sustainability_Report_6decbb8516.pdf 76.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601012SS): Business Model Canvas – dcfmodeling.com, https://dcfmodeling.com/products/601012ss-business-model-canvas 77.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 Huawei, https://www.huawei.com/en/ipr 78. POLICY BRIEF – SAIIA, https://saiia.org.za/wp-content/uploads/2020/01/CARI_PB41_TugendhatHuaweiKenyaNigeria.pdf 79. ECRL Programme – MIDA | Malaysia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Authority, https://www.mida.gov.my/why-malaysia/ecrl-programme/ 80. ECRL, a game changer for Malaysia, reaches 67% completion – MIDA | Malaysia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Authority, https://www.mida.gov.my/mida-news/ecrl-a-game-changer-for-malaysia-reaches-67-completion/ 81. Long steel players urge close scrutiny of Alliance Steel – The Edge Malaysia, https://theedgemalaysia.com/node/696725 82. Malaysian steel industry under tension: Local mills' allegations against Alliance Steel, https://www.steelradar.com/en/haber/malaysian-steel-industry-under-tension-local-mills-allegations-against-alliance-steel/ 83. Land clearing for ECRL doesn't involve degazetting forest reserves, says MRL, https://www.mrl.com.my/en/land-clearing-for-ecrl-doesnt-involve-degazetting-forest-reserves-says-mrl/ 84. LONGi Wins the Gold Sustainability Rating by EcoVadis, https://www.longi.com/us/news/longi-wins-gold-sustainability-rating-ecovadis-jan-2025/ 85. 2024 Annual Report – Huawei, https://www.huawei.com/minisite/annual-report-download/annual_report_2024_en.pdf 86.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Innovation, https://www.huawei.com/en/sustainability/the-latest/views/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 87. 2023 Huawei ICT Infrastructure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Report, https://www.luana-group.com/wp-content/uploads/huawei_ict_infrastructure_business_sustainability_report_2023_en-1.pdf 88. Digital Inclusion – Huawei, https://www.huawei.com/en/sustainability/digital-divide 89.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http://www.geelyauto.com.hk/core/files/corporate_governance/en/2017%20CORPORATE%20SOCIAL%20RESPONSIBILITY%20REPORT.pdf 90. Geely History, https://zgh.com/geely-history/?lang=en 91. CCC-ECRL Unveils ESG Report 2023 in a Momentous Launch Ceremony, https://www.cccecrl.com/ccc-ecrl-unveils-esg-report-2023-in-a-momentous-launch-ceremony/ 92. Home – CCCECRL, https://www.cccecrl.com/ 93. CCCC –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https://en.ccccltd.cn/xwzx/ywfb/202406/t20240628_214983.html 94. Sustainability – Proton Group, https://protongroup.com/en/sustainability/ 95. PROTON CONTRIBUTES TO EDUCATION AND WELFARE IN TANJONG MALIM, https://www.proton.com/en/happenings/2024/april/proton-contributes-to-education-and-welfare-in-tanjong-malim 96. Proton Empowering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Welfare – KeyAuto.my, https://keyauto.my/news/smk-proton-city 97. ESG-Society-Community Engagement – LONGi, https://www.longi.com/en/sustainability/esg-society-community/ 98. Huawei Investment & Holding Co., Ltd. 2020 Sustainability Report, https://www-file.huawei.com/-/media/corp/facts/voices-of-huawei/2021/sustainability_report_2020_en.pdf?la=en 99. Table of Contents – Longi, https://static.longi.com/LON_Gi_Sustainability_Report_2020_7aa2448977.pdf 100. BUILD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 CSR Malaysia, https://csrmalaysia.org/wp-content/uploads/2025/02/CSR-Malaysia-Issue-29.pdf 101. Top developers' commitment to the community – The Edge Malaysia, https://theedgemalaysia.com/node/683102 102. Proton Sets Up New EV Plant, Signaling Malaysia's Strong Strides To Grow Its EV Ecosystem – CleanTechnica, https://cleantechnica.com/2025/02/11/proton-sets-up-new-ev-plant-signaling-malaysias-strong-strides-to-grow-its-ev-ecosystem/ 103. Will Proton's electric vehicle spur new local supply chains – and displace the old? | Opinion, https://www.eco-business.com/opinion/will-protons-electric-vehicle-spur-new-local-supply-chains-and-displace-the-old/ 104. Alliance Steel targets another 6.5mty capacity in 2026 – SEAISI, https://www.seaisi.org/details/23957?type=news-rooms 105. Huawei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https://www.huawei.com/ch-en/declarations/ch/huawei-sustainable-development-policy 106. Enriching Life Through Communication – Huawei, https://www-file.huawei.com/-/media/corp2020/pdf/sustainability/past-yeas/csr_2010_en.pdf 107. China, Malaysia ink maintenance agreement for ECRL mega rail project – Xinhua, https://english.news.cn/20241219/2be4620881df410f81ac0357b3ba4328/c.html

深耕市场:为本地化提供解决方案

PONGO凭借其在东南亚社交媒体营销中的领先地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营销解决方案。我们的服务涵盖红人营销、社交媒体运营及广告投放等多个领域,通过与东南亚本地网红合作,PONGO帮助品牌在马来西亚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并通过本地化内容制作,加深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

与PONGO合作的理由: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选择PONGO合作的理由不仅仅在于我们深厚的市场经验和强大的本土资源,作为TikTok官方认证的优秀TSP服务商,PONGO在数据驱动的策略制定上有着卓越表现。我们从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出发,优化品牌推广策略,从而显著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及销售转化率。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客户包括JDID、TCL等诸多知名品牌,合作成效显著。

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面对企业在国际市场扩展过程中的诸多挑战,PONGO以其专业的团队和尖端的技术,帮助企业在马来西亚开展本地化服务。通过整合电商平台资源,实现跨境销售的无缝连接,凭借我们的网红营销平台,品牌可以精准地触达到目标受众,打破市场进入壁垒。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技术支持,PONGO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开始您的成功旅程

如果您准备提升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PONGO无疑是您的最佳选择。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量身打造策略,助力您的品牌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现在就与我们联系,了解如何通过PONGO的解决方案来加速您的国际化进程。访问我们的联系我们页面开始合作,让我们共同开启成功之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